在现代社会,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生育。在30~40岁的年龄范围生育的女性明显增加。这个年龄段女性的生育能力已经出现下降。
据估计,女性在35岁不育的几率不到20%,40岁时此几率达到40%左右,在45岁则升高到80%。
据估计,约50%的早期胚胎在着床前或着床后不久即发生流产活胎停。这个时间段女性并不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怀孕。
在妊娠建立后,大约15%的妊娠以流产的方式终止,通常发生在妊娠后的前3个月;流产的风险随着产妇年龄的上升显著增加。
研究表明,女性在35岁时自然流产的风险将显著上升,在45岁以上会出现高达50%的。
流产可能源于多种因素,如输卵管疾病、子宫疾病、内分泌功能紊乱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;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首要原因,占所有自然流产的55%~75%左右。
女性生育年龄的上升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呈显著相关性,最常见的症状是三体综合征,是与高龄产妇流产率上升密切相关的。
伴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,后代先天性异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。
例如,婴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随孕妇年龄的升高而增加。
人们已经观察到数百种不同类型的染色体异常,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占了高龄产妇染色体异常风险的近1/2。
当女性生育年龄低于24岁时,唐氏综合征的风险低于1/1300, 然而在35岁时升至1/350,在49岁时则急增至1/25 。
高龄女性生育能力下降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卵子质量和数量的下降。
最有力的证据是,高龄女性使用年轻女性捐赠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时,其妊娠率恢复到跟年轻女性相似的水平。
随着年龄的增加,着床后的胚胎出现流产的几率急剧增加。
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胚胎的染色体非整倍体造成的,胚胎的非整倍性最主要来源于卵子的非整倍性。随着年龄的变化,线粒体的功能也发生变化。
所有的线粒体都是母源的、老龄化的卵子,胞质中的ATP浓度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降低。
据推测,高龄产妇的线粒体损伤能够增加 后代染色体异常的风险,增加了一系列的代谢紊乱疾病。
另一个引起卵子老化的因素是排卵后,卵子在输卵管内没有在适当的"窗口期“ 完成受精,造成卵子受精和发育能力的下降。